《人民调解》杂志刊发攀枝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经验做法:引调入医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官方网

《人民调解》杂志刊发攀枝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经验做法:引调入医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 】 【 2025-01-17 09:07:38 】 【 来源:法治攀枝花

1737075814358.jpg


  近日,由司法部主管的《人民调解》杂志2025年第1期“经验交流”专栏刊发了攀枝花市开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做法:《引调入医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文章从“高位推进、高标建设、高效化解”三个方面介绍了攀枝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新形势下预防化解医疗领域矛盾纠纷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启示。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四川省攀枝花市司法局

  四川省攀枝花市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广,是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的医疗健康中心,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化解工作,维护良好医疗环境尤为重要。攀枝花市司法局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司法行政牵头、多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调解工作格局。2014年9月,攀枝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成立,开辟了一条医疗纠纷化解的新路径。自市医调委成立以来,共调解纠纷1093件,调解成功率98%、协议履行率100%、回访满意率99.7%,其中“零赔付”案件277件,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和越级上访案件发生。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120_副本.jpg


  高位推进,组织保障有力有序

  健全制度机制。为促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有序推进,攀枝花市司法局推动出台《攀枝花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攀枝花市医疗纠纷预防和调解办法》《攀枝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管理规定(试行)》等15个文件,并将市医调委建设发展作为每年全市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建设等重点考核内容,以考促建、以考促优,确保工作常态长效。2023年成立四川省首家市级人民调解协会医疗纠纷专业委员会,承担开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研究、交流、培训等6项职责,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与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

  壮大解纷力量。建成包括医生、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的“千人专家库”,并在此基础上择优组建市医疗纠纷专家咨询委员会。市司法局、市卫健委会商选派市属各大医院优秀基层医护人员轮流到市医调委开展为期1年的跟班学习,协助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培养临床一线解纷止争的业务能手。组织资深调解员和专家每年对各大医疗机构8000余名医务工作者开展公益培训,提高医疗纠纷预防意识和能力。

  加强经费保障。将市医调委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每年共计60余万元,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办公场地、设施设备按市级部门标准解决。鉴于医疗纠纷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实践中不单纯以是否达成调解协议作为衡量案件调解质量的标准。针对市医调委无独立法人身份的状况,按照“司法行政指导、协会选聘、医调委用人”模式,由市人民调解协会作为市医调委的设立和管理单位,与专职调解员签订劳动合同,给予“基本工资 个案补助 五险一金”等待遇。按照“严格把关、宁缺毋滥、优中选优”原则,开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结合岗位职责、业务能力和评定等级对调解员执行合理差异化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112_副本.jpg


  高标建设,规范管理有点有面

  以规范树形象。将市医调委作为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改革试点单位,按照“标准细化、责任分解、过程控制、严格考核”的“标准 ”理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建设和管理。市医调委内设综合事务组、接待处突组、调解业务组,科学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制定了培训上岗、日常管理、调研学习、考勤考核等规定,确保管得住、行得通、用得好。2023年,以市医调委办公场所和专职调解员队伍为基础,拓展打造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便民服务场所,设置了更加规范的接待大厅、调解室、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专家咨询室等功能室,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地方建设和管理标准,统一市县医调委规范化建设。

  以制度提效能。制定对市医调委各方面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规定,细化调解操作规程、专家咨询意见书等53种格式化文书,规范立案、调查、专家咨询、责任评估、案情分析、调解、送达、结案报告、回访等工作流程,确保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合法有据的基础上促使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认真总结调处成功案例经验,会同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联合制发《攀枝花市公立医院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指引》《攀枝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手册》,指导防范化解具有普遍性的医疗纠纷。

  以严管促发展。加强对市医调委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督,强化市人民调解协会对市医调委的日常工作管理,定期征求卫健委、医疗机构以及患者对专职调解员履职情况的评价意见,作为调解员个人年度考核、续聘解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会同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对在医疗纠纷中负有主要责任人员进行约谈提醒、内部通报;对涉重大医疗纠纷的医护人员纳入负面清单,在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一票否决。邀请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医务人员担任调解行风建设监督员,坚决清退不担当不作为的调解员,并通报各级各有关部门禁止选聘为人民调解员。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117_副本.jpg


  高效化解,多元赋能有为

  有效明确责任,增强公信力。聚焦医疗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注重防调并举、量质并进,迅速扭转全市医疗卫生领域维护稳定工作的严峻形势,使市医调委成为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重要平台。对重大复杂纠纷的调查情况和专家咨询意见等资料,提交市医疗纠纷专家委员会集体合议后,出具包括评估结论、具体责任比例、患方当事人心理状况、建议赔偿金额等内容的《医疗纠纷损害责任评估意见书》,全力争取医患双方认同。若仍有分歧,则引导申请鉴定,防止“大闹大赔、小闹小赔”。

  联动一体,增强影响力。成立由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处突工作组,专职调解员在重大时间节点分组24小时轮流值班,建立值班备勤、现场引导、律师参与处突等制度,第一时间将纠纷从医疗机构引导出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以市医调委为枢纽,构建全市上下贯通、部门联通、行业融通的“一站式”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平台,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和源头治理、典型重大医疗纠纷“以案促改”等工作。建立医疗纠纷调解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医疗纠纷集中排查和重大活动期间专项排查,定期召开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

  人文关怀,增强感化力。调解员坚持从实际出发,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全面考虑纠纷成因、患方性格、个人家庭、临床情况等因素,从公平公正立场出发,始终以第三人的身份收集证据、阐释法律、用情化解,努力做到交流沟通不畏难、推心置腹说问题、因势利导释前嫌。引入心理干预机制,聘请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测评、疏导、矫治。打造以女性为主的“和之霞”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发挥女性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优势。

  奉献铸就忠诚,担当书写辉煌。攀枝花市司法局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1部委评为2020-2021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市医调委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多人获得“全国创建平安医院突出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市医调委所属的“和之霞”人民调解工作室也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编辑:景文军
中共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员会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官方网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